公司治理“埋坑” 11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炒股就看,埋坑权威,公司专业,治理及时,家险全面,企偿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达标
来源:北京商报
险企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进入尾声,埋坑11家险企偿付能力“亮红灯”。公司2月6日,治理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家险渤海人寿、企偿三峡人寿、达标华汇人寿在内的埋坑5家人身险公司以及渤海财险、前海财险、公司华安财险、治理珠峰保险在内的4家财产险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安心保险、都邦保险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D类,意味着这11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业内人士认为,偿付能力不达标会影响险企业务开展等。若想改善偿付能力,虽然增资补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更需要从根源着手,比如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水平等。
公司治理成不达标主因
“偿二代二期”工程正式实施后,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细化为8个级别,对应为AAA类、AA类、A类、BBB类、BB类、B类、C类、D类。
2月6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46家险企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通过各家险企偿付能力情况来看,渤海人寿、三峡人寿、华汇人寿在内的5家人身险公司以及渤海财险、前海财险、华安财险、珠峰保险在内的4家财产险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安心保险、都邦保险两家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D类。
险企综合评级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需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在50%以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以上,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以上,才属于达标机构。
从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情况来看,上述险企主要存在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低、操作风险较大、公司治理不完善等问题。如前海财险表示,报告期内,监管指出公司主要风险在于战略风险、公司治理风险、可资本化风险等。
对于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影响因素,在资深精算师徐昱琛看来,除了可能存在一些违规经营的行为外,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原因也包括,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低,如低于100%甚至有些险企为负值,相当于认可负债未超过认可资产。
有的险企不仅由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严重不足,还连续多个季度不达标。如安心保险已连续多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该公司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08.94%,下季度预测数为-1367.18%。都邦保险则最近三期风险综合评级均是D类,公司四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15.4%,处于较低水平。
“如果出现经营问题,又没有及时补充资本金来解决这一问题,会导致偿付能力一直较低,经营利润少。如果股东没有增资,也没有新的筹资,偿付能力改善难度则较大。”对于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影响,徐昱琛分析表示,偿付能力不达标对于新产品、新机构的设立,即业务发展会有一定影响,甚至会受到限制。另外,对于公司业务方面的销售或推广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客户不但要看产品,也会了解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对投资端的约束力将显著增强,寿险面临的约束大于财险。
合规经营或为“X”因素
对于偿付能力达标的险企,其业务或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险企必须多措并举进行提升偿付能力。针对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情况,险企公布了提高偿付能力的具体举措。
如三峡人寿表示,在资产端调整资产配置结构,降低信用风险、权益风险暴露、增强资产端对利率风险对冲效果。在负债端,在偿付能力许可范围内开展业务,控制业务规模和业务结构。
都邦财险表示,公司整体经营策略是坚决守住偿付能力“生命线”,针对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的变化情况,将改善经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已向各股东单位申请,近期将实施同比例增资,以缓解偿付能力的压力,在短期内快速提高。
一般而言,险企提高偿付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通过增资、发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在徐昱琛看来,如果改善偿付能力,可以一次性“补血”即筹集资本金,来提高偿付能力,这样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险企怎样才能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善偿付能力状况?对于如何从源头改善偿付能力,徐昱琛表示,险企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要有适当的利润,发展资本金消耗较少的业务,也就是业务发展要和资本补充相适应。此外,虽然有些公司的偿还能力较为充足,但在经营中出现了一些重大事件,导致出现评级被降为C的情况,所以合规经营更是重中之重。
保险财务总体上可以划分为资产端和负债端,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谢远涛看来,其实负债端关键是业务开展艰难,本身没有问题;影响评级指标的主要是资产端。也就是说,保险行业业务下滑,很大一部分来自资本市场的影响,比如股票投资收益率不及预期,直接吞噬了保险业务经营带来的利润。寿险行业也正面临着转型,将告别人海战术,向专业化转型,高素质、高学历、高产能的代理人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同时,谢远涛表示,希望发挥大学智库的优势,为转型中的公司提供智力支持,助力行业发展得更好。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
- ·以岭药业压减销售费6.25亿保净利难持久 连花清瘟贡献40%营收仍未阻55家基金清仓出逃
- ·外交部:部分国家采取仅针对中国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学依据
- ·12月新消费投融资观察:投融资事件81起,连续两个月上涨
- ·特朗普:通胀飙升、航班大量取消 美国像个“第三世界”国家
-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稳定和扩大消费,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适时适度降准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 ·出险可通赔通付 京冀车险理赔一体化落地
- ·三湘印象:16亿定增画饼
- ·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怎样围绕市场主体精准施策?财政部部长刘昆发声
- ·供销社龙头天鹅股份复牌股价剧震,一度大幅低开超9%
- ·道达投资手记:A股实现“开门红”新主线若隐若现
- ·元旦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
- ·全球能源大变局: 美国与卡塔尔去年并列全球最大LNG出口国
- ·可斯贝莉再获融资,它想做面包界的“华莱士”
- ·广州住房公积金:符合租住条件者的月提取额上限为9619元
- ·史上首位!急剧缩水2000亿
- ·GDP蛋糕做大,居民如何拿到更多?
- ·多所高校开设纪检监察学院背后
- ·2023年度前瞻:全球经济复苏多艰,中国将带来新发展机遇
- ·华瑞银行2022年前三季度总资产、负债双双“缩表”,不良率持续走高至1.86%
- ·专访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菁
- ·因销售过程未按规定实施录音录像等 邮储银行上海三家营业所遭处罚
- ·更名改造追潮流 新地佰能否融合老情怀
- ·数说“新势力”2022收官战:“蔚小理”各有斩获,冠军成色稍显不足,“黑马”竟然是TA!
- ·专访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菁
- ·小康人寿等不当竞争被通报 评论:中小险企更需脚踏实地
- ·底价下调至57.66亿元!同方股份“打折”转让同方全球人寿50%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