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跨国公司不再重要?经济日报:仍是“避风港”
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避风港国际局势愈加复杂多变,中国再重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对跨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经济供给冲击、日报仍预期转弱的避风港三重压力,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中国再重境外又有论调称,对跨中国对跨国公司的经济重要性正在减弱。必须清醒看到,日报仍这种三天两头的避风港唱衰和质疑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这个客观事实,也削弱不了中国应对纷繁复杂国内外挑战的中国再重能力与实力。中国依然被跨国公司视为其发展的对跨“避风港”。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具有高度确定性,经济且预期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日报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5.5%左右,这一增速目标高于大多数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14万亿元,在这一基础上增长5.5%,对应的经济增量,以经济体算可以排到世界前20位。中国市场蕴含的机遇有多大,相信跨国公司看得十分清楚。
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全国两会,中国作出了一系列稳增长部署,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国内外不少分析人士及机构认为,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但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经济将呈现逐季改善态势。
在国际局势加剧动荡之际,良好的基本面和丰富的政策工具箱,让中国成为全球投资者的主要“避风港”。英国安本资产管理公司亚洲主权债主管肯尼斯·阿金特威认为,中国是“你能找到的最接近避风港的地方了”。而当美国会议员近日提出英特尔应该撤离中国市场时,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盖尔辛格回答说:“要成为业界领导者,必须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有所布局,对英特尔来说,中国市场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高质量发展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随着中国推进“双碳”目标,一个庞大的“绿色市场”正在形成。特别是在业务低碳化正成为全球性潮流的形势下,中国将给跨国公司实现业务低碳化提供巨大推动力。近来,巴斯夫、博世、施耐德电气、沙特阿美等知名跨国公司纷纷针对低碳业务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布局力度。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该领域也正成为跨国公司争相投资的热点。今年前2个月,全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3.8%,凸显出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前景、希望分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红利的意愿。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稳定了跨国公司在华发展预期。近期发布的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比2020年版再缩减6项。从2018年12月开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已经进行了三次缩减,释放出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明确信号。近来,中国政府还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资专项政策措施,推动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有力促进了引资规模增长。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60%的会员企业表示中国仍然是其全球前三大投资地之一,66%的会员企业计划在2022年增加在华投资。欧莱雅、默沙东等跨国公司2021年度财报也显示,在中国市场录得两位数的增长。一系列数据表明,国际投资者和跨国公司正用行动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金观平),原标题《中国仍是跨国公司“避风港”》
- ·非农来袭,将推动美联储再度大幅加息?
- ·暂停内地居民身份开港美股账户?20家券商回应!
- ·新CEO:雷克萨斯将引领丰田电动汽车转型
- ·最大白酒指数基金掌舵人侯昊发声:谁决定了白酒的“深蹲起跳”?
- ·非农来袭,将推动美联储再度大幅加息?
- ·美银上调拉夫劳伦评级至“买入” 目标价145美元
- ·行业风向标 | 信贷社融强劲,基建稳增长确定性再加强
- ·北京鲜花价格“刺手”
- ·阳光保险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 上半年总保费收入为629.52亿
- ·“35岁危机”如何打破?全国政协委员最新发声
- ·高盛:维持微盟集团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6.9港元
- ·5年超1300名基金经理离任,人才流动加速下基民如何自处?
- ·扎波罗热核电站又发生十多次爆炸,俄乌互相指责
- ·基金代销市场竞争激烈 券商保有规模市占率提升明显
- ·乌苏啤酒开烧烤首店 “酒+餐”能否打破增长瓶颈?
- ·国际金价跌势受限,先导指标利好空头,但待CPI数据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