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首次启用核能供暖,山东海阳、浙江海盐已有先例
澎湃新闻获悉,东北地区11月1日,首次山东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启用该项目是核能海阳海盐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覆盖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供暖惠及当地近两万居民。浙江
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规划供热面积24.24万平米,先例最大供热负荷为12.77MW,东北地区利用红沿河核电站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首次山东替代红沿河镇原有的启用12个燃煤锅炉房,实现清洁供暖。核能海阳海盐项目新建一次管网近10公里,供暖二次管网5.7公里,浙江新建换热站4座。先例
据测算,东北地区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烟尘209余吨、二氧化硫60余吨、氮氧化物85余吨、灰渣2621吨,将有效改善供暖区域大气环境。
红沿河核电站是东北地区首座核电站和东北最大电力能源投资项目。一期工程4台机组采用中广核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R1000核电技术,于2016年9月全部投产商运。二期工程2台机组采用中广核全面升级的ACPR1000核电技术,2022年6月,红沿河核电站一、二期工程6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成为国内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
红沿河核电站年度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约占辽宁省全社会用电量的20%。
红沿河核电站机组全景
自2013年1号机组投产发电以来,红沿河核电站上网电量保持稳中有升。2021年秋季,东北地区出现阶段性电力短缺情况,红沿河核电站全面响应需求,实现5台机组连续满功率发电,对有效缓解东北地区阶段性电力短缺、稳定区域电力供应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在此之前,北有山东海阳,南有浙江海盐,国内两大核电基地所在地已进入核能供暖时代。由核能来供热其实并非一项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成熟的应用。目前,全世界400余台在运核反应堆中有超过1/10的机组已实现热电联供,且已累计安全运行约1000堆/年。
2021年12月,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的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正式投运,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惠及浙江嘉兴海盐县的近4000户居民,开南方核能供暖之先河。到“十四五”末项目全部建成后,该项目能够满足海盐约40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
秦山核电人士对澎湃新闻解释称,从过程上看,就是将核电厂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给热力公司,再经过供热管网送至终端用户的过程。利用秦山核电基地机组冬季剩余热功率,提供130℃的出水,及接收70℃的回水,实现热水循环供暖。
山东海阳在更早前迈出国内首例核能商业供热的第一步。
2019年11月,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核电公司70万平方米供热项目投运。去年11月,海阳核电基地的核能供热项目已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当地12台燃煤供热锅炉成为过去时。澎湃新闻从山东核电公司了解到,去年秋季国内煤炭价格波动较大,保供形势复杂严峻,海阳核能供热项目由核能替代煤炭,供暖价格与煤价脱钩,进一步保障民生工程。去年供暖季,海阳市居民住宅供热价格略有下降。
今年7月,海阳核电基地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开工,计划于2023年投运。届时,供热区域可达青岛、威海地区,满足约100万人口的取暖需求。更远期,《山东省核能发展建设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核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3000万平方米;到2030年,力争达到2亿平方米。
核能综合利用同时迈入工业领域。今年5月,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全面启动建设。该项目以江苏田湾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蒸汽作为热源,将蒸汽输送至石化产业基地进行工业生产,总投资7.3亿元,建设周期24个月,预计2023年底投产供汽。
(责任编辑:娱乐)
- 11月22日保险日报:保险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规定亮相,险资斥资超百亿元投资公募REITs
- 中交REIT交投活跃 投资价值获市场认可
- 拒接拜登电话!欧佩克为什么说“不”?
- 山西长治市卫健委副主任申宛成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
- 频发的极端天气正显著影响美国旅游业
- 高中生手机被学校收走错过单招交费,官方:属国考,无法补考
- 公安部发出“五一”道路交通安全预警:出行严格遵守安全法规
- 有了全国统一的通行证,为何许多货车司机仍是“人在囧途”?
- 200亿女富豪吴春媛“新造富”遇阻,诚瑞光学IPO遭诉
- 中公教育被安徽证监局给予警告并处400万元罚款 与陕西冠诚等5家公司构成关联方
- 机构报告称线下消费回归是必然趋势 中国百货业数字化领先国际同行
- 明日起股票交易过户费减半,上次下调是在2015年,年降交易成本预计50亿,将如何影响市场?
- 为什么美联储对通胀失去了控制
- 伊泰煤炭发布第一季度业绩 净利润约32.84亿元同比增长2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