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率先实行,POS机激活要人脸识别,还要拍照!业内:合规发展是趋势
7月19日,深圳实行识别势嘉联支付、率先乐刷科技、机激活银盛支付、人脸中付支付和盛迪嘉支付等五家深圳支付机构签订《深圳地区收单机构规范展业行业公约》(下称《行业公约》),还拍在深圳率先推出收单行业展业“双录”方案,照业展以解决行业存在的内合电销、不规范展业问题,深圳实行识别势推进维护银行卡收单市场秩序。率先
“双录”作为一种技术监督手段,机激活被广泛应用于银行、人脸保险行业。还拍具体来看,照业展金融产品销售现场全程录音录像,内合记录和保存销售过程关键环节,深圳实行识别势从而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
《行业公约》核心亮点是收单业务首次引进“双录”。POS机激活环节增加“人脸识别+拍照或录像”确认方式,充分告知特约商户相关费用事项,并留存确认记录。金融级的人脸实名认证在身份核验与风险防控方面更精准与安全,避免收单地推人员随意承诺,误导诱导商户,同时防止职业投诉人引导恶意投诉。
“双录”方案,旨在规范POS机展业流程,保障特约商户知情权和合法权益,维护银行卡收单市场秩序,净化收单行业生态链。
6月末起,嘉联支付、乐刷科技、银盛支付、中付支付已陆续上线“双录”方案。
“双录方案上线后,嘉联支付单日退费金额大幅减少,市场投诉率呈断崖式下跌。”总裁石晓冬表示,“双录”为规范展业的外包服务商提供合规、宽松的展业空间,同时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电销”“不规范展业”等行业弊病也得到有效解决。
“整体上看,收单外包服务商从粗放式管理转向集约式、正规化管理,合规要求日趋严格,收单机构要适应新形势发展。”中付支付CEO罗旋指出,双录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无效的市场推广和恶意激活投诉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沉淀出规范展业的外包服务商及拓展人员,形成收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外包管理是收单行业合规发展的深水区,也是监管关注重点。近两年,央行要求多家收单机构整改外包管理业务。此前,监管从信用卡、外包服务等角度切入,出台多条政策规范收单业务。
今年1月29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印发《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自律规范(试行)》,强调收单机构和外包机构要加强合规经营意识,收单机构应切实履行收单业务主体责任,加强收单业务外包管理。7月初,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增加对信用卡收单机构、清算机构的监管要求,再度强调收单机构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合规性。
《行业公约》涵盖四个方面,分别是全量上线展业流程“双录”方案、持续保障“双录”方案发挥实效、依法依规分类解决纠纷和加强外包服务商展业管理。《行业公约》指出,各机构深入分析投诉产生根源,切实强化展业流程跟踪,对展业不规范、整改不到位的外包服务商及其拓展人员进行联合展业限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处理。
“合规发展是收单行业大势所趋。”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公约》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收单市场,未来将有更多深圳以外的收单机构加入、规范合规展业。
-
联手这家A股!“宁王”又有新动作:宁德时代、阿尔特、壁虎科技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多家知名机构增持“应放尽放”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四季度宽信用可期买完锂矿买金矿,紫金矿业一周花掉65亿逾330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喜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链亮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董路君:进一步强化保险业国际监管协同 共同完善RCEP规则下的保险健康发展机制建设微盟集团10月19日斥资约165.35万港元回购62.5万股4家上市银行披露业绩快报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20%今年以来央企上市公司重大并购重组同比增206%,这些领域的机会获机构关注别再让不合格充电宝 流入市场德媒:德国考虑限制电价,方案类似于对天然气价格设限
- ·传统药企绿色转型记
- ·扩大参保范围、规范服务内容……年内多地有新动作!覆盖上亿人的长护险如何再推进
- ·赎回潮下全球ESG基金仍获净流入,机构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 ·上市军团添丁添彩 金融活水浇灌三秦大地
- ·百度发布三季度财报,非广告收入增长25%
- ·润歌互动上市首日股价翻番 下半年以来多只港股新股表现亮眼
- ·逾330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喜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链亮眼 关注业绩超预期板块
- ·贵州:“小辣椒”成富民增收“大产业”
- ·德邦股份:5577.61万股股份接受京东卓风要约 股票9月2日复牌
- ·腕表界大明星百达翡丽“鹦鹉螺”,以蓝盘白金材质回归
- ·韩国将推进Kakao等公司对数据进行双重化管理
- ·英国财相大转弯:废除前任激进减税方案后,还将对部分行业加税?
- ·新西兰加息75基点,创史上最大加息幅度!预计经济明年陷入衰退
- ·传音TECNO SPARK 9 Pro运动版手机发布,联合宝马Designworks设计
- ·英国首相特拉斯:愿意承担责任 为自己犯的错误道歉
- ·我所知道的抖音相亲江湖:有人花费上万,有人甘愿被“颜值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