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组织物业及汽车板块高管开会 许家印鼓励员工积极卖车
炒股就看,恒大会许权威,组织专业,物业及时,及汽家印积极全面,车板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块高
财联社7月11日讯(记者 陈业)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管开鼓励7月11日下午,员工恒大集团组织物业板块及汽车板块相关高管开会,卖车会议主要涉及恒驰5预售事宜。恒大会许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参会,组织会上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恒驰5销售。物业
知情人士透露,及汽家印积极恒大物业(06666.HK)也召开了内部会议,车板会议下发了恒驰5销售考核任务,块高具体考核任务由各大区域细分到每个项目,具体销售考核指标将根据小区业主数量决定。
据悉,恒驰5于7月6日正式开启预售,该车型为恒大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型,预售价为17.9万元,预计今年10月开始交付,计划于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首1万辆的交付。
根据恒大汽车早前公布的销售政策,恒驰5交车时付车款、提车后15天内可退车并退款,所有购车款项支付及退回均在公证处专户。
事实上,恒大集团出现债务危机后,许家印对恒驰汽车的销售寄予厚望。此次恒驰5正式进入预售阶段后,销售能否达到预期,对恒大未来发展非常关键。
数据显示,2019年宣布进入造车领域的恒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投入超过470亿元。
对于正集中精力处理境内外债务的恒大来说,恒驰5的销售情况,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债权人的态度,包括会否出于对恒驰汽车的看好,同意给予恒大更多时间解决债务问题等。
目前来看,恒驰5的最终销售情况能否达预期仍存悬念,但是对于恒大而言,境内外债务的处置已进入关键阶段。
7月11日早间,中国恒大(03333.HK)公告宣布,关于调整“20恒大01”债券本息兑付安排的议案未获得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这也是其境内债务展期首次遇阻。
上述会议已是“20恒大01”召开的第二次持有人会议。“20恒大01”于今年1月初曾召开第一次持有人会议,相关调整债券本息兑付安排的议案获得通过,“20恒大01”45亿元债券本息获得半年展期。如今展期时间已至,债券持有人不同意继续展期。
恒大方面表示,将以“不逃废债”为基本前提,积极与债券持有人协商,以期尽快达成持有人认可的解决方案。
据记者统计,今年恒大方面已调整本息兑付安排的债券还有“20恒大02”、“20恒大03”、“20恒大04”、“21恒大01”等,涉及债券总金额超230亿元。
恒大早前公布的兑付方案显示,包括上述债券在内,大部分债券本息的展期时间均为半年。这也意味着,如果无法按期兑付相关债券本息,恒大将与其多笔债券持有人再次谈判第二次展期的事宜,而相比第一次展期,第二次展期难度或将更大。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2022年6月5日,恒大境内债券存量规模558.63亿元,债券14只。其中,私募债23.63亿元,占比4.23%。
除境内债展期首次遇阻外,眼下离恒大公布境外债重组方案的时间也越来越近,在境外债权人提出清盘申请后,相关债务重组方案能否及时披露仍充满不确定性。
根据恒大早前公告,公司预期将于今年七月底前公布境外债务重组初步方案。
- ·央行条法司副司长:严重资不抵债的机构,要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 ·北京延庆新增1名核酸阳性人员,一地划定高风险区
- ·稳楼市,央行、银保监会再次发声!信息量大
- ·国家统计局付凌晖: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等增长较快
- ·今日24时成品油零售限价或下调 加满一箱92号汽油或节省7元
- ·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破10亿
- ·十年深耕 成就卓越 奇瑞捷豹路虎诠释新现代豪华主义
- ·美媒:亚马逊曾考虑向已倒闭的自动驾驶技术项目Argo AI投资数亿美元,但交易最终破裂
- ·英特尔推新款可编程芯片,能否越位AMD?
- ·全力推进“温暖海游” 建设现代化社区
- ·中汽协: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延续良好势头,份额超50%
- ·南非将吸引资金发展氢产业
- ·战胜了癌症的范加尔,为荷兰足球选了一条最务实的路
- ·元宇宙加速数字技术赋能实体产业
- ·11月22日重点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 ·宣昌能:存款保险制度作用显现 未来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约束更强
- ·“角力”公费接种HPV疫苗
- ·智评理财风云榜||最高超业绩基准134BP,股份制理财公司近1年收益表现揭秘
- ·沧州明珠:按照新建隔膜项目的实施进度 预计在2023年增加2亿平方米的有效产能
- ·ST冠福(冠福股份)股票索赔案终审胜诉,律师提示最新索赔条件
- ·越秀地产 | 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尽力尽责守护家园
- ·“简约记者会”因“不愉快事件”暂时取消,尹锡悦被批小心眼
- ·卡梅隆:电影好贵,阿凡达2票房要挤入影史前四才能回本
- ·2022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京、深圳、上海居前三,佛山进入前十
- ·个人养老金业务张弓待发 基金销售最快本周上线
- ·潘功胜:可将企业诚信经营、纳税信用、专利价值等数据转化为信贷动能